在互联网+已经全面深化、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信创产业发展成为当今形势下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受市场需求回暖及年中促销活动等因素带动,本月消费品制造业PMI升至近5个月以来的高点,为52.2%,高于上月1.6个百分点。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从出厂价格指数看,大部分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幅度较大,均落至收缩区间;但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仍高于70.0%,产品出厂价格继续上升。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1.9%和53.5%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1%,低于上月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国外订货量回落,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低于43.0%,回落幅度较大。进口指数落至临界点以下,为49.7%,低于上月1.2个百分点,反映制造业生产用原材料进口量较上月有所减少。从出厂价格指数看,大部分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幅度较大,均落至收缩区间;但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仍高于70.0%,产品出厂价格继续上升。
受个别地区局部疫情等因素影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至52.3%,低于上月2.0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显示服务业稳步恢复态势不改。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平稳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微落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景气区间,制造业保持平稳扩张。主要原因在于金属和燃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加剧了成本负担。
新订单指数录得三个月来最低,新出口订单指数仅略高于荣枯分界线,受访企业表示近期国内外疫情反复对供求两侧均有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积压业务量连续第四个月上升,但积压率尚小。6月制造业产出预期指数与上月持平,同为五个月来最低6月中国制造业平均投入成本涨幅有所放缓,但仍属显著。
未来随着疫情防控和新产品发布,国内外需求有望继续复苏。不过,相比历史数据而言,当月整体乐观度仍然高企。
进入下半年,随着低基数效应不断减弱,经济下行与通货膨胀压力交织仍是严峻挑战。6月制造业供给与需求增速放缓,生产指数高于50.0临界值,但已降至2020年4月以来最低。6月采购库存指数今年以来首次升入扩张区间,为交付订单,部分企业增加动用现有产成品库存,导致制造业成品库存降幅扩大,产成品库存指数创2016年5月以来新低。与新增业务的趋势一致,数据显示,6月采购活动增速同样放缓,整体仅有小幅扩张。
新订单指数录得三个月来最低,新出口订单指数仅略高于荣枯分界线,受访企业表示近期国内外疫情反复对供求两侧均有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积压业务量连续第四个月上升,但积压率尚小。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制造业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仍在上涨,局部原材料短缺问题仍然存在。部分企业表示,新业务持续增长,厂商计划增加产能。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6月制造业PMI录得50.9,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海内外疫情对经济虽有不利影响,但制造业总体仍稳步扩张,市场供需保持稳定,就业市场持续改善,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动能犹在。
部分制造商选择上调销售价格,成本端压力传导至需求侧,出厂价格走势与投入价格一致,但涨幅较5月明显放缓。持续攀升的价格指数略有放缓。
这一走势与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一致。7月1日公布的2021年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微降至51.3,低于5月0.7个百分点,为三个月以来的低点,显示受疫情反复和供应链受阻影响,6月中国制造业增长势头减弱。6月制造业产出预期指数与上月持平,同为五个月来最低。主要原因在于金属和燃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加剧了成本负担。就业方面,制造业企业继续增加用工,就业连续第三个月保持扩张,就业指数录得近七个月最高。企业反映,供应商存货不足,加上物流交付迟缓,导致供应链出现问题
总体看PMI相对稳定,显示制造业整体韧性较强。6月,全球疫情影响以及核心部件供应受限对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影响显著,在原材料价格上升势头得到遏制的情况下,上游制造业的PMI指数明显下行,中游维持强劲,下游受防疫物资需求带动明显。
服务业方面,随着疫苗接种率的进一步提升,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居民消费有改善的趋势,预计服务业也将保持相当的景气度。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PMI细分行业整体依然表现强劲,15个主要行业中,12个处于荣枯线以上。
他分析,此前市场较为担忧,由于成本逐渐上行,中游制造业企业将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但目前从PMI数据看,成本压力略微得到缓解。华鑫证券分析师曹愻川表示,受各项调控政策影响,原材料涨价势头明显得到遏制。
交通银行发布的研报认为,服务业PMI显著下降2个百分点,是影响非制造业PMI下降的主要原因。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4%,继续保持在高位景气区间,且高于近年同期水平,反映服务业企业对市场发展前景持续看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9%、53.5%和52.9%,比上月回落0.1、1.7和1.3个百分点,但均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上,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扩张态势。对于接下来制造业的发展态势,曹愻川保持相对乐观。
此外,5月的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改善,出口整体依旧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因此,预期三季度制造业仍将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互联网、信息技术等高技术、新业态服务业保持在较高的扩张水平,金融服务业扩张加快。
曹愻川分析,从6月非制造业相关指数表现看,非制造业景气度略有下降,但仍处于明显的扩张区间,预计7月景气度将有所回升。中银证券发布的研报分析,6月制造业PMI指数整体延续扩张态势且高于市场预期,主要是受到新订单和原材料库存指数较5月小幅上升的影响。
进出口方面,新出口订单依旧处于收缩区间,进口指数转负,整体进出口可能随海外疫情消退而部分承压。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活跃度降低,相应的PMI指数都降至荣枯线以下,表明线下需求仍然较弱。
非制造业景气度略降 业内看好未来服务业复苏前景数据显示,6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低于上月1.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延续扩张态势,但扩张力度有所减弱。受个别地区局部疫情等因素影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至52.3%,低于上月2.0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显示服务业稳步恢复态势不改。原材料涨价势头明显得到遏制 制造业整体延续扩张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较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但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4%,处于较高扩张水平,表明市场对未来服务业复苏前景看好。
6月制造业PMI各分类指数中,价格指数变化最为明显,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1.2%和51.4%,分别下降11.6和9.2个百分点中银证券指出,基数效应、雨水天气、限电限产、大宗商品涨价是水泥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该机构指出,目前水泥企业估值已达近几年新低,碳中和及碳达峰目标下,供给端高能耗小企业预计加快出清,大企业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区域协同性有望增强,行业格局或迎来进一步改善,估值存修复的机会。浙江一些水泥厂最近发布调价通知,调低浙江北部一些地区水泥价格,调整幅度为30元/吨。
长城证券指出,水泥价格回落主要是季节、供需、原材料等多因素叠加。(1)雨水提前;(2)疫情后,项目激增,需求放大,但持续性难以支撑;(3)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钢材、水泥、砂石在二季度猛涨,对需求负面作用,施工成本激增,导致一些工地停工待料;(4)今年城投债和专项债发行弱于往年。